中國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積極推進,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132.2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55.8萬個,數量位居全球首位。作為最具影響力的新能源電動汽車新興市場,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保障,充電樁、充電站作為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所必須的重要配套設施。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有關負責人介紹,6月份,全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充電總量首次突破6億千瓦時,較上月回升近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8%,“目前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給行業帶來的影響逐漸緩解,充電樁新增投建數量在快速回升。”當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集中度較高,截至6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臺的,共有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云快充等8家,占總量約88.8%。
國家能源局正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行動計劃》的督促實施,積極支持充電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充電服務平臺整合發展;鼓勵開展V2G(車網互動)等新技術應用,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充電智能化水平;加快解決居民小區有序充電、老舊小區充電設施建設難、充電設施安全隱患等熱點問題,切實提升充電保障能力。
充電樁不僅是新基建的重點投資方向,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最關鍵的基礎設施。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充電樁有望迎來萬億市場。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261萬輛,增長率為46%。
來自中國充電聯盟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55.1萬臺,其中交流充電樁32.1萬臺、直流充電樁22.9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臺。從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2萬臺。
2018-2023年中國充電樁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從數據對比來看,相較于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我國充電樁的建設速度仍處于追趕階段,充電樁的市場需求量仍然很大,遠低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的1:1的指標。
在新基建的風口下,充電樁行業已經吸引了一大批玩家入局。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則通過投資方式進入賽道,螞蟻金服旗下全資子公司投資充電樁運營商“簡單充”,欲在充電樁的未來智能化競賽中搶占席位;滴滴與高德等本身具有地圖優勢的企業,意圖在充電服務平臺上尋找機會,與國網打造的e充電平臺展開競爭。
而在車企方面,寶馬牽手國網電動汽車公司,預計到2020年底,公司將為車主提供超過27萬個充電樁。通過接入國網“十縱十橫兩環”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寶馬充電網絡將在全國覆蓋超過5萬公里高速公路,讓電動車長途駕駛成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充電樁等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國家陸續出臺補貼政策。2019年3月,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強調,降低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各地推出充電樁補貼政策,北京對社會公用充電設施日常補貼,單個充電站最高可獲得每年20萬元獎勵。山東將按照單樁參照額定輸出功率,給予一次性獎補。其中,直流快充樁獎補400元/千瓦,獎補上限4.8萬元/樁。
有分析認為,大批玩家爭先恐后地加速布局充電樁行業,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和這一價值萬億市場的吸引力,但想要保持盈利仍值得思考。談到充電樁的破局,仍需要政府去調解,主要是降低費用。例如,美國和歐洲國家則采用的是充電免費停車,而國內大部分都是充電免費停車一小時。這個政策仍需政府去調整和貫徹落實,不然的話充電費用和停車費用過高,消費者就不愿意去充電,充電樁的利用率低運營商就很難盈利了,所以國家電網的電費要降,不能按照工業用電去收取,這也是破局的一個措施。
在新一輪新基建浪潮的帶動下,隨著政策層面的規劃不斷完善以及充電設施行業合理化推進,充電樁的未來仍一片光明。